2024年11月新冠高峰期,完善实施计划_文化传承版67.463
简介
新冠疫情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,2024年11月又迎来了新冠高峰期。为了减轻疫情对人民生活的影响,我们提出了一份完善实施计划_文化传承版67.463。希望通过这份计划,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丰富人民精神生活。
一、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紧紧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,用好红色资源,丰富人民精神生活,增强人民文化自信。
二、基本原则
(一)坚持以人为本。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。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人心灵的慰藉作用,引导人们理性看待疫情,增强信心。
(二)坚持统筹兼顾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,充分发挥文化的特殊作用,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。
(三)坚持固本培元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,牢牢掌握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权。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,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。
三、总体目标
到2024年底,基本构建起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长效机制,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,使其成为团结人民、战胜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。
四、重点任务
(一)加强宣传教育
1.加大宣传力度。利用报纸杂志、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宣传优秀传统文化,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积极传播正能量的传统文化内容。
2.开展专题讲座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、作家艺术家开讲座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、生动鲜活的案例解读传统文化,传播传统文化。
3.组织主题活动。结合传统节日、纪念日,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,引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(二)强化文化服务
4.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。加强博物馆、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,将其打造成为传承文化、交流思想、启迪智慧的场所。
5.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。创作一批讴歌时代、精品迭出的文艺作品,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。
6.加强基层文化服务。在农村建立农家书屋、文化广场,为农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。
(三)创新文化传播
7.加强网络文化传播。积极运用"互联网+"思维,搭建网络文化传播平台,让优秀传统文化搭上网络快车。
8.创新文化传播方式。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比如报刊、书店、街头访谈等,将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开来。
9.拓宽文化传播渠道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,加强与学校、企业、社区合作,搭建文化传播网络。
五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强组织领导
1.健全工作机制。成立专门领导小组,组建工作专班,各部门、各地区协同配合,汇聚工作合力。
2.强化协调联动。做好部门配合,做到上下齐心、左右联动,形成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。
3.加强督促检查。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制度,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。
(二)严格经费保障
4.加大财政投入。国家财政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支持力度,提高相关支出。
5.拓宽资金来源。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,形成财政资金、社会资本共建共促格局。
6.加强资金监管。强化资金使用监管,严禁挪用涉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各类资金。
(三)深化队伍建设
7.抓好人才培养。将传统文化传承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校教育体系。
8.注重招才引智。聘请一批德高望重、造诣深厚的文化专家学者作为顾问。
9.提升队伍素质。组织为期2个月的专题培训,提升传统文化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。
结束语
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,在疫情肆虐之际,更应该重视文化的传承。通过这份完善实施计划,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使其成为战胜疫情的定海神针。让我们携手并肩,共同书写传承传统文化的壮丽诗篇。